躍身傳球、飛身接殺 攝影記者鏡頭的最愛

問:優異的內野手,必備哪些條件?

答:內野手的傳接球技巧,在媒體攝影記者心目中,是鏡頭獵取的最愛,尤其雙殺時的躍身傳球或飛身撲接身邊強滾球的畫面,更是體育版面上的常客。

筆者認為傑出內野手,須具十項特色:

一、快;二、冷靜;三、不怕球;四、爆發力強;五、打擊能力佳;六、失誤自省即改;七、洞悉各攻擊戰術;八、接球穩當傳球準確;九、熟練各類型防守陣勢;十、不受異常天候場地影響。

綜觀上列十項特色中,不難看出欲成為內野手群中的佼佼者,實非一夕間可造就。

現就十項特色內容,略加敘述:

一、快捷是內野手屢救險球,不可或缺的本錢,和特質。

二、冷靜處理危急之險境,使敵隊之攻擊威脅,不因內野手的慌亂,而造成嚴重失誤。

三、不怕球的強勁,是優異內野手能接穩任何滾地球的先決條件。

四、爆發力強的特點,能將接球的高難度動作,藝術化和精確力。

五、打擊能力佳是內野手除優異防守技能外,必須擁有的條件,否則,出場機會受影響。

六、失誤自省即改的涵養是十分重要的,否則,老是跌在失誤陰影中,一再自責而未能及時改善,終必一誤在誤,信心全失,甚至將單純易接的來球,處理的一團糟。

七、洞悉各攻擊戰術,可收防範與圍堵之功,尤其在訊息萬變的戰況中,能知曉敵隊可能採用的戰略,是內野手佔盡先機的密招。

八、接球穩傳球準確,係一名內野守備員在處理任何角度、性質的來球時,必須要萬無一失的素養;否則,接的在完美無缺,傳出球時卻呈現大暴傳,就前功盡棄了。

九、熟練各類型防守陣勢,是圍剿敵隊攻擊戰術施展時的破解要訣,試想,對各防守陣勢的熟巧,敵隊戰術的的得逞率必相對減低。

十、不受異常天候場地影響,乃一位傑出棒球員必備的特質,否則,在表現能力的穩定率和持久性,勢必禁不起考驗。因此,針對各種天候變化,如烈日、陰冷、強風等反常現象,加以適應性的模擬訓練;並對硬土或軟沙質的場地,多作特訓,必可減低失常。

不知眾看官,看法如何?

棒球食譜總覽

 

問:我國職棒事業要長命百歲,有何妙招?

答:職棒自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七日開打迄今,歷經十多年的晨昏,不論球員、球迷及教練,可說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,包括越來越重的訓練份量;練來練去的老套練法;打來打去固定戰術。

這些日復一日的職棒賽版本,在美國百餘年、日本六十餘年的存在日子裡,迄今仍能吸引成千上萬的球迷,如痴如狂的深愛它。必有其奧妙與獨特之處,值得探討。

今天,願就如何維繫觀眾更加「愛看、愛玩」棒球,以及促進球員們「勤練、多勝」的錦囊妙法,提供一些拙見,使這項百年事業的棒球運動,能「歷久不衰」,亦能永遠成為運動項目中的「龍頭」。

一、訓練有創意:
經年累月的訓練,如逢教練常以老菜單,餵食球員,相信訓練成效和練球情緒,不但大打折扣,亦會使球員生厭怕練。因此,每周應力求「目的雖相同,方式卻不同」的訓練招式,激勵士氣。

二、戰術出奇招:
觀眾對教練的看法,常對「不按牌理出牌」的失敗戰術,指責頗多,反而對「按理出牌」失敗的教練,較能寬恕,事實上,為提昇戰術品質,觀眾對教練的大膽運用奇招,切莫以「成敗論英雄」,宜以鼓勵、理解的心情去包容他。我國職棒的戰術運用領域才能更為寬廣。觀眾才能常看到新戰術。

三、活動常翻新:
不論是舉辦「職棒婚禮」,或是「母子同行」、「周三投準日」、「名人開球」、「歌星獻唱」等等促銷噱頭,最終目的,在求經由「陽春」的比賽,能在上述那些「佐料」或「小菜」的附贈下,吸引更多的人潮蜂擁向球場。總之,職棒事業的「長壽」和「健壯」是需要更多的創意和用心的經營。我們願意拭目以待。

棒球食譜總覽

 

問:選派擊球員上陣的考量原則有哪些?

答:棒球賽的勝負因素,固然有多方面的牽連,但擊球員的選派是否妥當,往往對整的戰局成敗卻有關鍵性的影響力。

至於擊球員的考量原則依據,大概有下列幾項:

一、 近況:
根據有形的打擊率資料,及無形的平日練打現況,作一客觀、公正的評估和考量,以決定哪一位擊球員在最佳近況狀態下,去發揮其特殊功能,為隊建功。

二、 戰術:
可先敲定該場比賽是將採「蠶食」或「鯨吞」的戰略,再依據戰略的特性,以安排適當的人選,去執行任務;例如,將以「蠶食」對付難纏的敵隊強投,就必須多派出高安打率的「短打型」和擅長「觸擊」動作的球員,以「慢熬」方式,去攻破強投的壓制,才不致在「硬碰硬」中,吃虧又遭落敗;反之,如對方投手球速不快又缺變化時,即可採「鯨吞式」對付對方,並派出「強打型」球員來突破其防線,為本隊投手多存些本錢。

三、 剋星:
賽前得之次場敵隊投手是誰時,可就該名投手的優缺點,派出本隊某些專剋或吃定這類投手的隊員上陣,去突破敵隊的防線;例如次場的投手屬於變化球多,直球少的類型,則可派出經驗多較資深的球員擊破之;反之,如直球多變化球少時,則可指派年輕氣盛的球員擊潰之。

四、風力:
早期台北市立棒球場的風力,在外野區部分格外強烈,可將看似左外野的高飛球,在一陣強風吹來後,卻變成游擊手身後飛球。因此,類似情況的天候下,可多考慮派任擅擊出右野球的擊球員,或多強勁滾地者上陣較妥。

總之,在擁有兵多將廣的條件大前提下,始可斟酌上列情形,選派適當球員去展現最大功能。否則,在人才不夠寬厚的困境下,要想派出九位理想的攻擊人選,已感捉襟見肘,更不用去談選派各類特性的人選,去應付各項特別狀況。惟「適才適用」的原則,仍應是教練安排人選應所依循。

棒球食譜總覽

 

問:比賽時,調整揮棒動作,有何依循原則?

答:真正的傑出強棒,應該是少三振,多安打,必要時,更可長打深遠飛球,亦可短打平飛安打。即所謂「長中帶短,短中帶長」的全能球員,當然,如能出奇不意的來一支「安全觸擊」,那就更加好上加好。

擊球動作的「放大縮小」或持棒時的「握長拿短」,可依下列狀況調整之:

一、球數:
通常擊球員的好球帶寬窄選擇,除參酌球數多寡而有所調整之用,球數之好壞球比例,亦是左右擊球員在持棒時,究竟應否握長棒以待利於己身的球數;或將棒往上握短些,以克服不利擊球員球數時,能緊緊瞄準擊中來球,而面遭三振厄運。

二、比數:
雙方激戰的比數差距,往往是教練在戰術運用中,最為考量依據的原則,試想,兩隊差距已達十分以上,哪有以觸擊手法或短程安打方式,再求「蠶食」性的得分?因此,「握長棒大揮擊」的作法,必是要練默許或鼓勵的重點;反之,比數接近時,勢必以「縮短棒揮準確」,就成為得分的妙方,當然,握長棒仍可揮出好打擊率,則另當別論。

三、戰術:
當教練宣示,將採用「鯨吞」戰略時亦正是長打揮灑的良機,相反的,如果,教練表明將採用「蠶食」戰略,很可能會以「打帶跑」、「跑帶打」或「觸擊」等戰術,來攻破敵隊的防守。此時,擊球員就會設法,以精準性的揮棒法去圓滿達成任務,換言之,就須以「短而準」的持棒法和心情去揮擊。

四、局數:
由於愈接近比賽的尾聲,不但比數的差距,已形成心理上極大的負擔,又加上拖長的比賽,已耗損相當的體力,因此,第一局的揮棒力道,是否能延續到第九局,似乎有某種程度上的困難,因此,應將個人體力程度,列入長棒或短擊的參考。

除以上四項原則,可有遺漏之處?

棒球食譜總覽

 

問:職棒球員療傷期間,應注意事項?

答:在每年近八個月的職棒賽其中,四支球團各須出賽九十場次。由於每位球員在勞役不均的現況下,往往造成主將受傷的機率,遠超過現在板凳區的副將。這些「隊寶」的負傷療養期間,不但個人成績受損,連帶的母隊戰力亦元氣大傷。今天特就職棒球員在療傷期間,應針對哪些方面的相關事項,與作準備或加強,俾能在完全康復之後,投入老戰場時,不致有摸不清新戰況的窘境。

一、體能方面:
切勿受傷後,就成天專心養傷至痊癒,那是相當不智的,除非是大傷必須長躺病床,無法自練未傷處。否則,必須秉著「腿傷練手,手傷練腿」的原則,去勤加補練,才不至於手傷康復時,其他部分的肌力卻萎縮乏力,而還需花費一段時間去進行體能訓練,那就更延誤整隊的戰力恢復。

二、球技方面:
例如當年統一曾智偵及江泰權在療傷中,不但未清閒,反而加忙碌。以曾智偵為例,左手受傷期間,他每天以未傷的右手作網前拋擊的打擊訓練,卻發覺右手的肌力有極顯著的大增,同時對整體的揮棒流暢性,產生意想不到的順心。

三、觀察方面:
一個人在失意時或臥病時,比較有時間去回顧、省思昔日的種種,或觀察平日繁忙時,無法或疏忽的小事或小節。因此,在療傷階段,除好好自我檢討有關為人處世外,更應針對球技上的缺失,多加檢討和改進,尤其可借重比賽相關錄影帶,從中找出自身的缺點,以及敵隊的投手各種球路與配球的習性,或是各棒次的擊球落點比率。這一點是「奧運三朝元老國手」江泰權的經驗談。同時,江泰權更是在那段傷兵期間,常跑至司令台的來賓席中,「冷眼旁觀」的去看透敵隊的強弱點,亦難怪他再起之後,馬上恢復往日的雄風威力。

綜觀療養復健期間,如對「體能」、「球技」、「觀察」三方面的必作功課及自練內容,確能貫徹執行的話,深信當在重返投手丘、捕手區、防守帶時,將會有「打斷手骨反而勇」的新面目跟關心的球迷再相見,您說是嗎?

喔!對了,除投手之外,其他守位的傷兵役應在養傷時,不管比賽或練球時,找機會到場內「客串」跑壘員,以期早日適應激烈的場內賽況。

棒球食譜總覽

 

問:壘上有人時,對投手有何顧忌?

答:很多球迷常會有一疑惑,為何時常發現先發投手在開賽後的前幾局,神勇無比,且將擊球員三上三下,或徹底封鎖對方打擊火力。但是,在第四局有人上壘時,似乎前後判若兩人,而產生安打連連,或四壞球不斷的意外表現,這種奇特現象,不僅迷惑觀眾,甚至欠缺經驗或新進教練、球員們,亦多少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。

依筆者扮演多年教練、投手角色的小小心得與探研,認為有下列因素牽絆所致:

一、投姿:
投手在壘上無人時,大多以「揮臂式」投姿對付擊球員,但是,當有跑壘員時,即須改以「固定式」投姿,去面對擊球員及側(背)對跑壘員;因此,不但有「一心兩用」的負擔外,很可能因兩種投姿的不同,而受球速減慢影響之故,慘遭擊垮。

二、暴投:
若無跑壘員出現時,投手不管任何大暴投,頂多是算壞球一個,其餘則不受影響。但是,有跑壘員在時,尤其是在三壘有人時,投手內心的負擔,更是加重;在這種壓力下,投手就不敢以較欠把握的球路去封鎖打擊,而改投較少變化的球路去克敵,如此這般,無形中就因投手怕暴投而喪失制伏擊球員的「利器」。

三、盜壘:
不少投手因多次牽制跑壘員,以致情緒和注意力受負面影響,而演出失常,或為配合捕手的「獵盜」計畫,而搞亂投球的節奏和原則,這都是投手無形的「包袱」。

四、配球:
正常情況下,捕手大多以投手的強優點來箝制擊球員的短弱處,但在壘上有人時,尤其是一壘有人時,捕手往往就會以如何有效傳殺跑向二壘的盜壘員,作為配球時最高的考量,換言之,捕手大部分喜歡投手能多投外角高(吊)球,而少投下墜或彎曲的變化性慢速球。在這種情況下,投手可用的球路,就受到限制,相對的,制伏擊球員的武器亦減少、縮小了。

五、失分:
投手在壘上無人情況下,會有失分紀錄,僅只有被擊出全壘打。所以,失分的壓力可說是幾乎不存在。但是,一旦壘上出現跑壘員,不管在一壘或二、三壘,此刻,投手心頭的失分壓力,必油然而生,只是隨壘上人數多寡和進佔的壘序近本壘遠近而有程度上的差異。因此,失分壓力足以影響投手的正常投姿,如遇上經驗較嫩的新投,那受害的程度就更難估計。

棒球食譜總覽

 

問:擊球員進佔一壘包的途徑有哪些?

答:棒球激戰中,擊球員一心一意想利用各種方法,設法上一壘包,以期能當該局的開路先鋒,並在隊友的火力掩護支援下,攻城掠地建功奪標。

事實上,面對強權把關時,甭以安全進壘,就莫想用四壞球保送,亦談何容易?因此,想運用智慧來達到上壘目的,就須先了解上壘的管道究竟有哪些,才能如願以償。

一、觸身球:
不管是閃躲不及或故意站近本壘板,準備以苦肉計來換取安全「走」上一壘包的機會,其所付的代價,輕則冰敷即可,重則須療傷數月。

二、不死三振:
死裡逃生是不死三振的最佳詮釋。而「不死」之因,可能是三好球後拜捕手漏接之賜,或揮空棒後成三好,捕手卻漏球,再傳向一壘時又來不及,致使擊球員撿回一命。

三、安全觸擊:
以出奇不意的「取巧觸擊」方式,往一或三壘邊線輕觸,好讓擊球員能從容安全跑抵一壘包。

四、妨礙打擊:
不論捕手有意或無意,只要被主審認定有影響擊球員的打擊動作時,主審會判定捕手妨礙打擊,而無條件保送擊球員進佔一壘。

五、安打:
最風光又最正途的上壘方法,首推靠擊球員本事得來的「獎品」,那就是以安打作品,展現實力、傲視群投,攻佔一壘壘包。

六、四壞球:
扥投手的福,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被主審「請」上一壘包。不過,在等待保送的過程中,內心的緊張、憂慮以及壓力,卻是局外人所無法想像的。所以得到四壞保送,雖然不費「力」,卻亟需費「心」才能享受被請上壘的榮耀。

七、守備失誤:
雖無安打的威風,四壞球的撿便宜,或觸身球的苦肉痛,以不死三振的幸運,但是,承受對方的「禮讓」而能倖站一壘亦是悅事。

以上七項是進佔一壘的「途徑」,不知可有疏漏之法,盼共補全之。

棒球食譜總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achYe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